脊柱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长必读80慢性病和脊椎有关你这个 [复制链接]

1#

你也许听过13岁的印度男孩阿里汗因为后背长了一条17cm的尾巴被奉为“猴神”的故事。但那可是愚昧无知的阿三,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就是tooyoungtoonaive。

“猴神”?我泱泱大国也有

"屁股长尾巴”只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畸形。

有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可能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我科近日收治15岁少女小甜(化名)最近正处于这个痛苦中。

从去年开始六月开始,小甜每次上完体育课,都出现行走不稳的情况。刚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后来行走不稳以及下肢乏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小便失禁的情况。

家人开始以为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但看着越来越重的孩子,小甜的家人真慌了,赶忙带着他去了安医一附院。

到我科后经过详细检查,小甜被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症,这下,小甜的家人傻眼了。。。

入院后我科立即联系小儿外科进行脊髓终丝松解术,术后及时予抗感染,提早康复锻炼,促进神经修复治疗等严密监测,精准治疗,一周后,小甜才渐渐康复,转普通病房,近日出院了。整天提心吊胆的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么什么是脊髓栓系综合征呢?

什么是脊髓栓系综合症

 脊髓栓系综合征好发于小儿或青少年,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一般认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生长快于脊髓,若脊髓圆锥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牵拉,使圆锥位置低于正常水平,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就会受到损害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畸形,因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受到牵拉固定,故形象的称其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出现哪种情况家长要注意!

骶尾部皮肤异常

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常有特征性的皮肤表现,如腰骶部皮肤出现小的凹陷、皮肤窦道,局部多毛或皮毛窦,腰部中线部位血管瘤,不对称臀裂等。腰骶皮下脂肪瘤则提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此外,合并脊柱侧弯也是常见表现。

要注意屁股上的「皮毛窦」

这个「皮毛窦」表现多样——有的是一个小洞,有的是一个小包,还有的有一些会有毛发,有些是色素沉着,甚至还有的会脱出一个「小尾巴」。

疼痛

为成人最常见的症状

特点是后背痛,并向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无皮肤节段分布的特点。

范围可包括直肠肛门部、臀中部、会阴区、腰背部和下肢。

疼痛常因久坐、身体过度屈曲等引起,腰部前屈(手触碰脚)因疼痛受限。

●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较运动、感觉障碍较早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并常同时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尿潴留,常有频繁尿路感染。严重的可以合并肾功能损害。

●感觉障碍。主要是鞍区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

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感觉障碍

●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较运动、感觉障碍较早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并常同时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尿潴留,常有频繁尿路感染。严重的可以合并肾功能损害。

●感觉障碍。主要是鞍区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

运动功能障碍

常表现为单侧下肢无力和步行困难。运动功能最常受累部位是踝部,而近端肌群一般不受累。儿童患者可不明显,患者常出现频繁摔倒。

肌肉骨骼畸形

足畸形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畸形,如双足不对称、高弓内翻足、鹰爪趾、营养不良性溃疡等。

如何检查诊断?

诊断与检查

核磁共振(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的首选方法,它不仅可以明确有无脊髓栓系,还可以了解并存的其它疾病,如脂肪瘤、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等,且核磁共振检查无需担心辐射问题。X线平片及CT在确定有无脊柱裂方面较有意义。结合大小便功能情况行泌尿系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价泌尿系受累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发现脊髓栓系综合症怎么处理?

检查后如果屁股上的「皮毛窦」和脊髓没有关系,同时也没有脊髓栓系,这个小洞也需要手术切除。

因为它容易藏污纳垢,引起感染。不过如果平时能够注意卫生,避免感染,可以等孩子稍大一点再做。

如果确诊是脊髓栓系,那就需要尽快手术,手术的目的就是松解被「扯住」的脊髓。

在给宝宝做手术之前,很多家长会犹豫,担心做手术的风险。因为宝宝太小了,又没什么症状,单纯就是屁股上的小洞而已。

这时候,我们总是需要和孩子的家长耐心沟通。

因为,这个疾病的特点就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脊髓被越拉越细,症状将会越来越重。

而且一旦出现比如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再去做手术,效果就不好了,最多只能让病情不再加重,但已经出现的症状就难以逆转了。

相反,在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做手术,就可能避免以后瘫痪的风险!

写下这篇文章,有2个目的:

第一.希望家长能特别留意孩子的屁股上的小洞、小包,双腿乏力、或者是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早期治疗「脊髓栓系」!

及早就诊!

及早就诊!

及早就诊!

第二.希望医患的沟通中能有更多信任,医患共同守护宝宝健康成长。

-END-

来源:安医大一附院PICU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分享 转发
TOP
2#

现在是全民低头一族,甚至家长开始使用电子产品作为哄婴儿的神器,在生命早期为脊椎疾病埋下祸根。

当今社会,很多人从年轻就开始颈肩痛,腰腿痛。以前五六十岁的人才常见的脊椎病,现在发病年龄明显降低。现在是全民低头看手机的时代,甚至家长开始使用电子产品哄小婴儿,在生命早期为脊椎疾病埋下祸根。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王艳霞常年在临床一线门诊,接触太多家长对保护婴儿或者儿童脊椎不当的方式,对此深深的忧虑,她向记者详细讲解了脊椎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青少年时期是脊柱隐患的危险期?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张丽玲

脊柱是非常脆弱的

脊椎有什么作用?王艳霞解释,人类是逐渐由低等的脊椎动物如鱼类,经过两栖类,爬行类的阶段而进入到哺乳类。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脊椎动物脱离了水的限制,登陆上岸,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动物在水中是无承重的,但是在陆地上运动则需要抵抗重力,要求动物有强劲的骨骼系统———脊柱和四肢来均衡支撑身体的重量。这个进化的过程,动物界用了几亿年的时间去完成。而标志着这个巨大的生物学工程的最成功部分,就是脊柱特殊结构的完成。这也是动物体内的骨骼结构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部分。

目前研究显示从爬行到直立的进化时间只有四百万年,然而这个特殊结构花去几亿年才定型。虽然从能量消耗来讲从进化到直立行走可以节省75%的能量,但是从结构而言脊柱还不能完全由适应水平活动到直立活动的转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脊柱是非常脆弱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基本单元,是个体的名称,脊椎通过椎间盘,椎间关节以及椎间韧带连接而成的,脊柱是有许多的脊椎连接而成的。

脊椎神经负责管制人体全身

我们从开始学习走路起,就在对自己的脊柱进行着挑战。脊柱很容易在日常的生活、锻炼、劳动、学习等活动中受到影响,而使24节脊椎和骨盆发生各种各样的位移。没有发生任何椎体位移的脊椎几乎是没有的,同时,在脊椎的主要连接部------椎间盘中的神经分布很少,所以,人们对脊椎位移的感觉比较迟钝,当椎体位移发生时,椎间盘就很容易造成损伤而导致椎间盘变小,椎体间的“软垫”----椎间盘也很容易被压坏而造成椎间盘突出性疾病。

人体脊椎神经共有31对,由上至下分成颈椎神经8对,胸椎神经12对,腰椎神经5对,骶椎神经5对,尾椎神经一对。小小的脊椎位移带来的问题可能是脊神经的受压。只要脊椎神经受压迫,不但会引起四肢体表疼痛,也会引起内脏等器官出现症状。每一对脊椎神经分为前、后两支,依功能分别负责躯体神经及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各肢体肌肉,而内脏神经分布于全身的血管、腺体与内脏。由此可知,人体脊椎神经负责管制人体全身各部份。

青少年时期是脊柱隐患危险期

王艳霞作为英国访问学者,到过英国学习。她发现,国外也非常重视从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脊椎保护。

脊椎的许多疾病起始于儿童期。较严重的脊椎位移会在青少年期就开始产生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头晕、头痛及脖子、背、肩、腰部疼痛等。一般的推拿、按摩会有一些疗效,但不太持久。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依靠矫正脊柱的形状,如果不这样做,脊椎不正常的位移就会进一步发展。不正常的脊椎还会造成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手脚麻木,神经源性的内脏功能不正常等等。特别是3岁以内,如果脊椎护理失误,会影响肌肉、筋膜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姿势肌与运动肌的功能失调,还会引起原始反射、本体感觉功能障碍与紊乱,甚至引发一系列的中枢敏化的临床症状。

孩子成长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

从进化的角度讲,我们人类发育遵循自然进化的规律。孩子从孕期“鱼”的时代,到后续“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时代,大运动的发育也应该遵循爬-坐-站-走的过程。但是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更好的呵护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抱着孩子,不舍得放手,结果可能会导致脊柱变形。随着宝宝的成长,如果过早开始学习坐立的话,会使得孩子的脊柱因为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而变得十分脆弱,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使孩子脊椎弯曲变形。

王艳霞是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对儿童保健有着深入的研究。她建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家长想当然。王艳霞在门诊上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小婴儿出生后还有爬行反射的时候,就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训练爬行。随着孩子的发育,能力增强,孩子可以主动的翻身、打滚、爬行,后来自然就会坐了。充分的翻身打滚爬行训练,可以很好的锻炼婴儿的紧张性颈反射,在这个反射充分发育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学龄期含胸塌背坐姿,有助于脊柱发育。

与脊椎相关疾病占各类慢性病的80%

王艳霞强调,过早走路也不好。过早学习走路,因为这时孩子的腿部力量还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身体重量,会造成孩子罗圈腿或者X型腿,腿部变形之后,会累及骨盆的开口方向,从而导致脊柱变形进而引发疾病。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同样会出现脊椎问题。有些家长在哄孩子的时候会经常拿着一些电子产品来看,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会对新鲜东西感兴趣。同时电子产品可以即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快速变动的信息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集中时间偏短。长期下去,除了因为使用电子产品时不正确的姿势容易引起脊椎病,还可以引发视力问题、延迟满足问题甚至注意力问题,导致学龄期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及成年期情绪问题。

有关医学专家表示,临床上与脊椎有关的疾病占各类慢性病的80%,脊椎疾病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疾病中最具有普遍性的疾病之一。

脊椎健康问题贯穿人的一生,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脊椎健康的重要性,对脊椎疾病还仅仅停留在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之类的问题上。人生就是单程票,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保护脊椎健康,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名医档案

王艳霞,浙江大学医学博士,英国访问学者,青岛大学副教授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十余篇,SCI2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主要从事儿科学儿童保健专业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危重疑难病的诊治,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异常、心理行为障碍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门诊时间:医院网上预约即可。同时在好大夫在线和微医平台均可网络预约咨询。

作者简介

张丽玲,曾任青岛晚报健康部主任、《健康青岛》主编、健康工作室负责人,全搜索网健康频道总监,现在青岛晚报开设“丽玲名医面对面”及文学随笔专栏。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新闻学组专家委员暨健康传播大使,在青岛乃至全国医疗新闻报道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往期精彩回顾

1、青岛新增1例法国输入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确诊

2、澳大利亚总理:美国是澳感染病例最大来源国,张文宏给海外同胞这样支招

3、青岛人注意!这款“退烧神药”改了说明书,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吃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