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业干货竖脊肌群直立行走的英雄,一个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合(第3版)

竖脊肌

竖脊肌不是一块肌肉,而是沿脊柱两侧走形的一组肌群,竖脊肌肌群横跨整个背部。

竖脊肌群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竖脊肌群连接骶骨、髂骨、脊柱和颅骨。与深部的横突棘肌群相比,它提供的稳定作用更大,运动范围更广。

竖脊肌群与脊柱深层稳定肌(如多裂肌、回旋肌)一起,能维持人体在重力下直立。可以说人类区别动物能直立行走的原因,就是有强有力的竖脊肌,能把整个脊椎竖起,让上身直立,支撑身体几十斤的重量。

主要功能

竖脊肌对躯干中轴骨较大动作的活动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屈、伸、侧弯等。

其次竖脊肌对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起到防止脊柱意外受伤、保持脊柱稳定、预防脊柱退变的重要作用。

生物力学分析

在背部肌肉中,竖脊肌是最易受伤的肌肉之一,其与腰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竖脊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牵伸状态时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产生腰部肌肉酸痛。

竖脊肌属于L3横突周围附着的肌肉,由于L3横突特殊的解剖结构,其周围组织最易劳损,所以竖脊肌也是腰肌劳损中易受伤的肌肉之一。

1)髂肋肌

(1)腰髂肋肌起自骶骨和髂骨,止于下6个肋骨的下缘;胸髂肋肌起自下6个肋骨的下缘,止于上6个肋骨下缘;颈髂肋肌起自上6个肋骨上缘,止于中间颈椎横突;

(2)髂肋肌是3对竖脊肌中最外侧部分,在脊柱背伸和用力侧屈时,起着杠杆作用;

(3)用力呼气时,髂肋肌也参与下拉肋骨。

2)最长肌

(1)最长肌位于髂肋肌内侧及棘肌的外侧;

(2)最长肌覆盖整个中轴骨且连结骶骨和颅骨:从骶骨、髂骨延伸至椎骨横突及颞骨乳突;

(3)最长肌纤维较为垂直;因此,背伸作用更强,而脊柱侧屈能力较弱。最长肌向后下方牵拉乳突向脊柱时,还能稳定和转动头颈部。

3)棘肌

(1)棘肌是3对竖脊肌中最内侧的肌,其肌纤维从下胸椎和上腰椎的棘突延伸至上胸椎肌和下腰椎的棘突;

(2)棘肌的垂直纤维使其背伸作用大于旋转。在颈椎部,棘肌连同横突棘肌群中的半棘肌群共同附着于枕骨。

损伤原因

急性或是慢性的肌肉过度使用。例如:

1、站立时长时间向前弯腰或倾斜;

2、搬抬物品,尤其是在脊椎弯曲或旋转的姿势下、

3、长时间不动(如乘坐长途车)

4、脊柱侧弯(常因长短腿或骨盆不对称引起)、

5、久坐、坐姿不良,或将钱包置于后侧口袋中而导致。

相关症状

竖脊肌群往往造成躯干脊椎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限制屈曲或对侧侧屈),增加腰椎前凸,或减少胸椎后凸。

临床统计发现,多数腰痛、背痛,臀部疼痛,甚至严重的头痛头晕都是竖脊肌劳损引起的。

竖脊肌病变会引起相应位置的脊柱活动受限,后背、后腰像一整块僵硬的铁板,你甚至无法翻转身体。而中老年人无法纠正的驼背畸形及腰无法直立等问题,都可能是竖脊肌严重损伤的表现。

相关手法触诊

1.取俯卧,两手放在腰部两侧。让其轻轻抬起或放下脚以确定下方的竖脊肌的位置。当然,竖脊肌不会使脚抬起,但是,它可收缩以稳定骨盆。注意在这过程当中,这些强壮的圆形竖脊肌纤维是怎样绷紧和放松的。

俯卧位,当患者抬起脚时,触诊下方深面的竖脊肌

2.当其保持好姿势时,你用手向下朝骶骨方向触诊,然后沿胸椎向上。让其稍微后伸颈部和脊柱,以使胸部的竖脊肌收缩。

俯卧位,当患者后伸脊柱时,触诊其上方探面的竖脊肌

3.顺着肩胛骨之间竖脊肌的绳状纤维,沿着颈椎后部按压。这些是颈部最细小的纤维,主要位于椎板沟的两侧。

4.当其脊柱放松时,用你的手指下压到竖脊肌肌纤维之间,感受它们绳状的质地结构和垂直的方向。

俯卧位,用拇指在棘肌纤维间弹拨

放松与锻炼方法

背部拉伸

动作要领:俯卧位,重心向后方移动,臀部尽量向后上方运动,然后返回原姿势。

猫式伸展

动作要领:双膝跪姿、双手支撑准备,整个脊柱向上拱起,再抬头翘臀脊柱向前屈,做20次为1组。

俯卧两头起

动作要领:取俯卧位,双臂向前伸直,双腿向后伸直,同时抬起双臂双脚,让上半身离开垫子,感受下背部紧张,保持2-3秒,缓慢放下。注意动作平缓,避免突然用力,不要过度抬起,以避免对腰椎造成损伤。

T字起身

动作要领:取俯卧位,双臂侧展呈T型,向上挺身至最高点,略作停顿后回到起始状态。挺身时吸气,回复时呼气。注意全程保持躯干紧张,俯身时身体不能放松,同时双脚不要离地。

五点支撑

动作要领:取仰卧位,靠拢双腿,双腿屈膝,抬起腰臀部。吸气时抬起,保持5-10秒,呼气时放下。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课程推荐

近期开班计划

医院

了解课程详情:

联系人:董琳老师电话及

微创医学技术班

和派圆针专业诊治膝关节、股骨头坏死、面瘫、颈肩腰等疼痛及疑难杂症技术研修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