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刺激内需更得精打细算
TUhjnbcbe - 2020/6/13 12:26:00

刺激内需更得精打细算


一直流传着一个特别荒谬的臆断,说美国的崛起拜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所赐。这种推测,其实忽略了美国投身于战争以及致力于恢复战后国际秩序的付出,比较起来,其买卖*火所得是多么微不足道。社会财富的无谓消耗,绝无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否则,我们就可以修两条滑道通向太平洋,将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滑进大洋,为此,所有企业要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劳动者充分就业,财*将很富裕,但人民生活,将因社会财富的无谓消耗而非常艰苦,这样的经济繁荣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相当部分社会财富没有被滑进太平洋,但无谓消耗了,并不能令公众实际受益,譬如一些大而无当的*绩工程,譬如“雁过拔毛”、层层克扣、利用权力将劣质品高价卖给公众,对于公众来说,实质都相当于部分社会财富被滑进了太平洋。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且绝大部分投资项目为公益性项目而不是经营性项目,确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必要举措。但公共财*的大幅支出是否会引发高挥霍、高浪费,引发*绩工程之风大兴,导致社会财富的无谓消耗加剧呢?应该说,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尽管救市如救火,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了章法,越是在急迫之时,越是要严格审批、严格监管,为长远计是不断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并力求能落到实处;作为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强化体制内监督也无可厚非,如对救灾物资实行“万人审计”等。因此,要加强立项审计,要量力而行,无论出于何种崇高的目的,也不能罔顾现实承受能力,不能造成公众过于沉重的偿还压力,甚至不得不留巨债于子孙后世;要保证公共财*主要支出于公益项目,是实质性用于公益,而不是名义上用于公益,譬如将楼堂馆所、公车等等一起套上公益的名义强行上马等等。更千万要杜绝各级*府部门借此机会大肆与民争利,胡乱上项目增加社会运行成本。譬如加强高速公路建设,能不能考虑通过内部挖潜,压缩在其他方面的不当开支建设出一个基本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来呢?要加强对每一个项目在具体环节上的监督,绝大多数公共工程无关国家机密,为天下人办事当使天下人知之,最好的办法是将账目公之于众。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于一定要在某个时间段内将多少钱花出去,而要精打细算、分外谨慎于每一笔钱是否花在了最适当的地方,是否实现了公共效益最大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我们说加大公共财*投入以刺激内需,本意并非指公共财*扶持几个工程,直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是应量公共财*之力而行,通过加强硬件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降低全体公众的生活成本,提高其生活质量,刺激其消费欲望升级,从而激活市场。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条路,坑坑洼洼不好走,能修成高速公路当然是好,但如果公路竟然要收费才能通行,而且收费高得令人不堪重负,迫使部分人尽量减少通行不出门的话,那如何产生刺激内需之效?许斌

1
查看完整版本: 刺激内需更得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