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新闻网
近日,河南西峡县高考考生张智铭在网上求助称,自己因患心脏病,已被两所高校拒录,“只要有公办本科院校愿意录取我,我会签免责协议”。张智铭今年考了分,超出理科一本线42分。对此,西峡县招生办表示,张智铭高考体检未过,高校有权拒录。(8月8日老友记)
#少些退档,多些责任担当#韦斯银:按照高考录取相关规定,高校选择退档,做出“不予录取”的决定并非出于歧视,而是本着对这类患病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可能规避意外,大众也不必过分苛责“拒录”的高校不近人情。但让一个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接受无学可上的结果,多少有些残忍。关键在于,高校是否愿意兼顾规则与情理,为特殊群体“行个方便”,为患病考生争取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其实,为特殊群体制定人性化的培养方案有例可循。如清华大学曾经为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的残疾学生魏祥提供设施完备的无障碍寝室,并准许其母亲进校陪读,真正体现对残疾考生的关爱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病失学困境怎么破?#陈煜炫:考生超一本线42分却被高校拒录,因病失学困境怎么破?高校和考生都需换位思考,实现“双向奔赴”。于考生而言,在积极表明受教育意愿的同时,也要提高“万一不被录取”的心理接受能力。诚然,高校按照政策固然有权拒录,但如若其愿意展现担当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为患病考生开通求学的“绿色通道”,这或许也是一份不错的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