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钱主任就和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已经成年了,还会尿床。
尿床究竟是咋回事?
“尿床”又叫做遗尿症或尿失禁,是指在没有泌尿道感染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漏出。尿床,对于儿童,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也就是说,超过5岁的小孩经常尿床是不正常的。但是,成人后发生的尿失禁患病率其实并不低,更常见于女性和老年人,约30%的老年女性和15%的老年男性受到尿失禁的困扰。
在某些情况下,成人的尿失禁症状可能预示某种严重的潜在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人体泌尿系统
膀胱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不断扩张以承纳尿液。尿液形成后,膀胱逐渐被源自肾脏的尿液装满。当达到最大容量时,膀胱开始收缩并向大脑发出“需要排空”的信号。在排空的过程中,膀胱开始收缩并挤压出尿液。成人还在尿床正常嘛?
原来尿床不只出现在儿童身上,成年人也会尿床。那成年人尿床,正常吗?成年人,偶尔一次尿床,一般认为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焦虑导致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引起膀胱收缩,出现的暂时性尿床问题;或睡前饮水过多、夜间保暖不够,汗液排泄减少、尿量增多导致。所以,成年人偶尔一次尿床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自责或羞愧,平时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遗尿症类型多种多样
尿失禁或漏尿可表现为多种症状,以下3种类型较为常见:
压力性尿失禁:该类患者会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或做任何对腹部造成压力的事情时发生尿液的漏出。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已生育的妇女。
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会突然感觉有强烈的排尿需求。通常,急迫感非常强烈,以至于无法及时到卫生间就已经发生尿液的漏出。
混合性尿失禁:混合性失禁患者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
成人为什么会尿床?
对于不存在泌尿道感染的情况,尿失禁的病因大概分为3种情况: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在年龄较大的女性中,诸如: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或过度活动、逼尿肌收缩力下降、低雌激素水平、液体排泄方式的改变和尿道闭合压下降等生理性的改变都会导致尿失禁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些病理学的改变会导致比如:泌尿生殖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盆腔器官脱垂(如,膀胱膨出)。
2全身性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尿失禁,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尿崩症、膀胱以及尿道肿瘤。此外,睡眠障碍、抑郁及肥胖均可可能会引起尿失禁。
3可逆性病因
引起尿失禁的潜在可逆性病因包括: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雌激素等)、术后活动度降低、镇静药物引起的认知或精神状态改变、环境因素、大便嵌塞,以及酒精和咖啡因摄入过多。我国成人遗尿症就诊率低的原因
不重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尿床”不重视、不了解。很多人认为,尿床不是病,不需要看医生,甚至有人认为尿床是自己在睡眠中“偷懒”所致。在尿床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更加不愿、不敢让别人知道。这一系列的心理作用,常常会引起精神紧张,无形的压力反而会使症状加重、尿床反复,同时也给后来的治疗增加难度。不知道去哪看病
其实,医院的泌尿外科,都可以,医院,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查,及时找出尿床的病因,才能及早治疗。
遗尿症怎么治疗?
如果有尿失禁的情况,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尿失禁患者的特征进行归类,并识别可能表现为尿失禁的可逆性或严重潜在疾病。一般的初始评估内容包括: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尿液分析。特殊病情复杂时,可进一步行膀胱压力测试、残余尿检测,以及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若因泌尿道炎引起,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左氧氟沙星类或头孢类的药物。必要时可以查一下尿培养加药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平时注意多饮水及个人卫生,如有妇科炎症可以去妇科就诊进行治疗。
若确诊因隐性脊柱裂引起,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一般康复率很高。
若因为抗利尿素分泌不足引起,首先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取,依照病情,根据医嘱服用地美环素跟呋塞米,同时需要注意剂量。
尿症属于慢性疾病,起病慢、恢复的也慢,所以夜间遗尿症的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切勿半途而废。
遗尿症怎么预防?
如果经常被尿失禁所困扰,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还需要在生活中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Tips1:晚上尽量少喝水,尤其是在睡前的几个小时;Tips2:控制饮食健康清淡,减少酒精、咖啡、辛辣、酸性等食物刺激膀胱;Tips3:有意识的控制上厕所的频率,通过有规律的上厕所,加强膀胱肌肉记忆;Tips4:如果体重超标,可进行有效的训练积极减重;Tips5:有尿失禁的女性可进行盆腔肌肉训练,强化控制尿流的肌肉,达到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对尿失禁/遗尿症的认识。当然,最希望的是,这部分“尿床”的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不再受尿尿的困扰,也不用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能够放心大胆的去热爱,去生活。-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