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排尿几次是正常的?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的24小时内会排尿,99%的新生儿在48小时内完成排尿。生后前几天内,因为奶量摄入较少,一般每天排尿在4-5次,1周后可增加到每天20次,甚至25次;
1岁的婴幼儿每天排尿次数大概在15-16次;
3岁以后小便次数减少到6-7次。
不过排尿的次数可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白天喝多了水或者喝少了水,都会影响排尿的次数。
什么时候出现尿床是不正常的?
国际疾病分类认为,3岁儿童每个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情况,每个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尿床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被诊断为遗尿症。
(图片来源:网络)
打个比方,如果宝宝3岁,每周尿床一次,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了3个月,那么就要警惕遗尿症了。
遗尿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
一些孩子会产生自卑、胆小、焦虑、孤僻、暴力等不良行为和情绪。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学习、交朋友,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发育。
孩子为什么会尿床?
孩子尿床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在小时候有过尿床经历,那么孩子尿床的发生率为40%;如果父母不幸两个人都有过尿床,那么孩子的发生率可以达到70%。
所以孩子尿床,千万不要怪孩子,有可能是父母遗传的呢~
那么还有一些父母都没有过尿床,为什么宝宝也尿床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2自身因素
包括年龄、睡眠、精神心理因素等。
比如有些孩子白天贪玩,玩的太累了,晚上睡觉睡得超级香,叫都叫不起来的那种,那么十有八九会尿床。还有孩子进入新环境,比如幼儿园、搬新家,也会突然出现尿床现象。
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2岁多了,晚上离不开尿不湿,一脱尿不湿就尿床。
其实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是因为3岁以上的宝宝才可以控制住自己排尿,所以2岁的宝宝就不要过于苛责了,毕竟人家还小。
3家庭环境因素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父母相关。
有些孩子白天贪玩,晚上偶尔尿床时遭到家长的训斥、嘲笑或责骂,”这么大了,怎么还尿床?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没有尿床了”。
(图片来源:网络)
殊不知而这样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羞愧、紧张的心理,而孩子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尿床。
4疾病因素
孩子尿床的背后,可能暗藏疾病,比如常见的尿道炎症、尿道畸形、隐性脊柱裂、膀胱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
严重吗?怎么护理?尿床看起来是个小事,但遗尿症的危害远不止多拆洗几次被褥这么简单。很多人认为孩子长大后遗尿情况会有所改善,因此会采取“观望”态度,很多孩子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年龄越大,遗尿症的危害就越明显,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家庭关系。
一些尿床的孩子还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焦虑、多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等问题,还有可能伴发泌尿、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对儿童的远期影响,甚至终生。
所以作为家长,发现遗尿症后应该带着孩子尽早就医,不要抱着“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心态。家长平时怎么护理?
遗尿症除了用药,平时护理的细节也很重要,应该从饮食调节、行为干预、觉醒训练与心理治疗等方面入手。■心理治疗:不要指责、打骂孩子,多些鼓励,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行为治疗:指导孩子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尽量早睡,睡前2-3小时应尽量保持平静,不要太兴奋。
■饮食调节:鼓励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晚餐宜早,宜清淡,宜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等。
■膀胱训练:指导孩子白天尽量憋尿,逐渐延长憋尿时间,通过训练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张力,增加其容量,使排尿次数减少;排尿时可鼓励孩子先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但不要让尿床这个问题像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遮盖了孩子童年本该有的灿烂阳光。如果你的孩子有尿床问题,一定要正视它。正确的生活管理,饮食作息安排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会帮助到孩子,而专家也会提供有用的帮助。
End
更多福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