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廿四节气处暑安得清风扫残暑
TUhjnbcbe - 2021/2/28 20:26:00

处暑南北异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诗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处暑”的原义,即暑热已经消退了。在北方确实如此,处暑正是雨季和暑季解暑的时候,凉风渐来。

但在南方,俗语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可谓处处有暑,当然也不是所有年份都如此。

所以,处暑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暑气未消,还当防暑;暑气已退,虽然相对比较舒服,但也要注意不可贪凉。

处暑三候解

初候,鹰乃祭鸟

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候,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三候,禾乃登

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初秋伤于湿

今人言秋必言燥,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立秋、处暑、白露,主气皆由六气之太阴湿土司权,这期间伤于湿多而伤于燥少。秋燥至秋分方盛,不可不知。

祛湿与养阴

处暑的饮食总体当以健脾养阴为主。健脾,首先是不要增加脾土的负担,使脾运缓而生湿。

《华陀食论》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惟藉火化,磨运易即输精多。

——《老老恒言》

老年人尤其适合喝粥,因为老年人脾胃的运化能力弱,牙口也不好,那就要借助外力,将食物煮烂以减少人体消化吸收它的成本。而脾胃对于老年人是他们生机的根本保障,因为老人气血衰弱,已经没有先天的资本挥霍了,其气血的来源全靠这个后天之本的脾胃,所以很多养生书特别强调老人要慎吃滋腻的糕团。

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

——《遵生八笺》

另外,也不能过多饮水或茶酒、不多食生冷瓜果,这些都能防湿生于内。

初秋的忌口

七月食莼,上有蝎虫害人。食韭损目。多食凫类伤人。多食菱动气。多食生蜜暴霍乱。多食猪肉猪肺、生姜、茱萸,伤神气。少食油盐,能无病。

——《急救广生集》

初秋的饮食禁忌概括起来有三点:

秋气收敛,避免过食辛温,或重口味的饮食;

初秋尚湿,避免过食油腻、滞气、助湿的食物;

注意水生作物的寄生虫问题。

重要提醒:

1
查看完整版本: 廿四节气处暑安得清风扫残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