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是指腰腿部位的疼痛,属于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除了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外,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也是造成症状的主要原因。腰腿痛其实不仅仅是一组临床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致痛原因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病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疾病因素
1、创伤
主要是指各种强大外力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腰部严重外伤或腰部施行手术后,局部结构的损伤,脊柱产生不稳定状态,造成腰腿痛。
2、炎症
主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炎症因子造成局部的神经血管关节等产生病理性改变,出现腰腿部位的疼痛。
3、肿瘤
椎体内肿瘤、椎体内血管瘤、脊髓瘤、以及乳腺癌等肿瘤,可通过转移至椎体,产生压迫等改变,导致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
4、先天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脊椎裂、脊柱侧凸畸形、椎体先天性形变和融合、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等。先天性发育异常造成腰部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腰腿痛。
5、退行性变
各种原因引起腰部长时间承受种种负荷,使椎间关节、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关节与椎间盘的退变又导致骨质增生、腰椎变形、椎间盘突岀、椎管狭窄等,其周围软组织亦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引起严重的腰腿痛。
6、其他实质性脏器病变
如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盆腔炎、子宫后倾、宫体炎等放射至靠近臀部周围的腰腿部,引起疼痛。
二、典型症状
1、疼痛
疼痛性质主要为牵涉痛、感应痛、放射痛等痛感,局部的压痛点较固定,慢性疼痛多见,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腰部不能正常直起,走路跛行、但通过休息或者改变体位可获得一定的缓解。
2、肌肉痉挛
局部疼痛会产生相应的刺激症状,导致肌肉发生相应的病理性变化,产生持续的收缩,导致痉挛。
三、伴随症状
1、感觉障碍
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椎裂、脊柱侧凸畸形、椎体先天性形变和融合、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主要是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2、肌力下降
主要是见于腰肌劳损、椎体内肿瘤、脊髓瘤等疾病,大部分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四、并发症
1、腰腿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因腰腿部的疼痛难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腰腿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五、一般治疗
1、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盘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2、理疗、推拿、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
六、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消炎药
代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是治疗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常用药物对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有明显疗效,可短期间断使用,长期使用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胃肠道黏膜损害最多见,其次为肝肾损害。
2、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有曲安奈德等,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有助于抑制损伤性炎症,减轻粘连,是临床上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有明确的适应证,多在表浅部位进行,并且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否则局部过量甾体类激素会引起肌腱、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加重。
3、脱水剂
如甘露醇等,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神经症状较明显者,可以减轻水肿,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
4、营养神经药物
例如维生素B类,甲钴胺等,通过营养受挤压的神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5、肌肉松弛药物
例如乙哌立松等,主要是通过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的症状。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部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立或坐姿要端正。脊柱不正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
3、同一姿势不应该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缓解腰背部肌肉疲劳。
4、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适量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
5、注意运动工作的防护工作,避免出现外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