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金人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治实施方案通知
TUhjnbcbe - 2021/4/22 19:15:00

小金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重要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号)、四川省人民*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府发()40号)、《阿坝州人民*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阿府发()1号)精神,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1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兜底线、建机制、全覆盖的要求,坚持*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坚持制度衔接、规范有序、公开公正,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应救尽救,加快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委领导、*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到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

二、康复救助范围

(一)康复救助对象。

1.主要为0-12岁(含12周岁),符合救助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自闭症和孤独症等残疾儿童。脑瘫儿童申请康复训练和肢体残疾儿童申请矫治手术年龄放宽至14周岁。

(二)康复救助对象条件

1.具有小金县户籍,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或具备医疗诊断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

2.残疾儿童监护人有康复意愿。

3.有康复服务适应指征,并经康复机构评估有康复潜力,通过康复服务可以达到功能重建或改善。

3

三、康复救助内容和标准

(一)机构康复训练。

1.视力残疾儿童康复:为视力残疾儿童一次性提供功能评估、视觉基本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月,救助标准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元。

2.听力、言语、智力、肢体、脑瘫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元,主要用于康复训练费用补贴。

(二)辅助器具适配

1.视力残疾儿童:根据需要为视力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助视器。助视器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次最高不超过元。在救助年龄内,助视器每人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2.肢体残疾儿童:根据需要为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在救助年龄内每人累计救助不超过5次。

3.听力残疾儿童:为经评估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儿童免费配发助听器,在救助年龄内,助听器验配每人累计救助不超过3次。

(三)手术

1.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对象为听力损失为重度聋以上,配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监护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每人一次性救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

2.为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主要手术适应症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每人每次救助最高不超过1.5万元,用于手术费、辅助器具适配及康复训练等。在救助年龄内,每人手术累计救助不超过2次。

4

四、康复救助流程

(一)申请

残疾儿童监护人或委托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乡(镇)残联提出书面申请,也可通过“开放量服”提出申请。申请时提供相关材料:残疾儿童户口簿、残疾证和医疗康复需求诊断证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监护人或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经济困难家庭的还需出具户籍所在地的认定证明。

(二)审核确定

对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院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以及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的救助申请,由县残联与乡镇、民*等进行信息比对,按*策规定作出救助决定。普通家庭残疾儿童救助申请的审核程序,在各乡(镇)初审把关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县残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后作出决定。

(三)实施救助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经县级残联审核同意,残疾儿童监护人也可选择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康复手术由定点机构协同相关医疗机构实施。康复训练采取机构十家庭”康复训练救助模式,每年在定点机构康复训练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辅助器具适配由手术医师、康复医师、辅具适配技师根据患儿的病情,提出适配方案,在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为其适配辅助器具。残疾儿童救助情况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录入“量服”平台。

(四)费用结算

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经县残联审批确定康复救助金额后,由同级财*部门与定点康复机构直接结算。在非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县残联审核后,由县残联与非定点康复机构签订协议书并商同级财*部门结算。残疾儿童中途自行放弃康复救助的,康复机构须及时报县残联备案,据实结算。

5

五、保障措施

(一)提前预防,加强筛查

县卫健局负责通过婚前检查、新生儿筛查等方式做好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建立健全早期筛查工作机制,建立筛查档案,将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信息提供给县残联,县残联及时录入“量服”平台,列为救助对象。

(二)加强经费保障

县残联、县财*局要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财*预算,建立稳定的残疾儿童救助经费投入机制,根据上级财*补助资金情况,做好资金兜底保障。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防挤占、挪用、套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机构培育

县卫生健康部门要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康复机构。对公办与民营定点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策。小金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全县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康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残疾儿童康复补助资金,建立康复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做好康复效果评估、康复档案管理等工作。

(四)加强服务管理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机构量服”管理,县残联确定专人负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残疾人康复中心);卫生健康部门要制定残疾儿童康复人才教育培训培养计划,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专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对康复服务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6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行地方人民*府负责制,成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残联理事长担任,成员为相关部门领导和18个乡镇长,统筹推进全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按照*策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各乡(镇)要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信息比对、初审把关等工作。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结算”要求,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共同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二)做好*策宣传

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策解读和宣传,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和*府的爱民之心、惠民之举,帮助残疾儿童监护人准确知晓康复救助制度相关内容和基本申请程序。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严格督查考核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年度*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各有关部门、乡(镇)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查工作落实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加大问责力度。

END

排版

张俊思

审核

张云瑶

资料来源:小金县人民*府办公室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金人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治实施方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