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遗传性共济失调有哪些症状
TUhjnbcbe - 2022/4/8 12:30:00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该病主要表现为共济运动障碍,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如锥体系、锥体外系、视觉、听觉、脊髓、周围神经损害,亦可伴大脑皮质功能损害,如认知功能障碍和(或)精神行为异常等。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以外的病变,如心脏病变、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畸形、皮肤病变等。通常4~15岁起病,偶见婴儿和50岁以后起病者,男女均可受累。首发症状为进展性步态共济失调,步态蹒跚、左右摇晃、易于跌倒;2年内出现双上肢共济失调,表现动作笨拙和意向性震颤;在此早期阶段膝腱反射和踝反射消失,出现小脑性构音障碍或暴发性语言,双上肢反射及部分患者双膝腱反射可保存。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和振动觉受损,轻触觉、痛温觉通常不受累。双下肢无力发生较晚,可为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或二者兼有。

典型症状

步态不稳

是最常见的症状,出现醉酒样或者剪刀步伐

吐字不清

构音障碍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特征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生硬(爆发性言语)、缓慢,单调而含糊,构音不清、音量强弱不等,或时断时续,呈吟诗样语言。病情进展至晚期时,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运动失调性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

是由于脑干神经核团受损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逐渐明显且多见。

震颤

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若伴有锥体外系损害,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

痉挛状态

由锥体束受损所致,表现为躯干及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踝阵挛、Babinski征阳性等,行走时呈明显的痉挛性步态。

锥体外系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基底节受损,故可伴发帕金森病样表现,或出现面、舌肌搐颤,肌阵挛、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

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受损,任务执行功能下降,其中抑郁、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偏执倾向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他症状视神经病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症状可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Ⅱ型、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植烷酸贮积病等亚型,患者多伴有视力、视野及瞳孔改变。骨骼畸形:为常见体征,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或后侧凸,少数患者还可发生爪形手或隐性脊柱裂等畸形,尤其是Friedreich共济失调患者,以弓形足及脊柱弯曲最常见。皮肤病变:多见于眼球结膜、面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鱼鳞症、牛奶咖啡色素斑等表现,常见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或Refsum综合征患者。神经系统外的其它症状还包括心肌肥厚、糖、脂肪酸、磷脂、维生素代谢异常。

医院

咨询咨询

1
查看完整版本: 遗传性共济失调有哪些症状